以「小才華」為主的職涯規畫黃金道
上次有人留言希望我改行寫職涯?以後每周有機會找一天來寫這類題材。今日補班的朋友們若上班上得心煩氣燥,今天也可來讀讀這一篇。
我心中長期住著一個安全感不足的小孩,這小孩曾經最擔心的,就是自己的職涯像「狗啃」的,零散得組合不出一塊拼圖。現在雜誌教我們的、長輩教我們的,大部份人都在「一定要想辦法找一個專長」,但,很可惜的,我偏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「通才」。 我會的事情很多,但一直到一年前,都還不斷的在「轉行」、不斷的發展「副業」,不斷的歸零、重新走起。我在國外很好的學校學了一身資工系與電機系的軟硬體 技術理論,出來卻從來沒有找過電路設計或深奧的軟體工作,反而一直都在做最上層的應用軟體、網站類,而這部份的實力,根本早在大學還沒開始念,就已經全部 自學完畢了,那幹嘛要念大學加研究所!等到我進入好幾間知名大公司,明明有很好的職涯前景,卻想創業作生意,於是離開大公司當了幾年的創業家,散盡積蓄。 然後,我竟然開始花一些時間寫文章,從接了矽谷的一間「矽谷時報」的專欄作家開始,寫了十幾篇高科技,每個月的某一個周四,準時到Castro Street的元寶餐廳拿一張,還故意擺幾張在其他餐桌上,從來都沒有寫紅過。接著,在美國好好的不做,我跑回台灣,跑去企管顧問公司,接著又跑到創投, 每天早起我都非常的自責,曾經因為跳級,我是加拿大全校最年輕的學生,但,今天自己的年紀愈來愈接近三十歲了,許多學弟學妹卻累積了比我還多的年資、爬到 比我還高的職位、存了比我還多的積蓄,我卻繼續讓我的職涯不斷的「歸零」、重新開始。之前,記得每次要換工作時,我很害怕把履歷表丟出去,因為那上面儘管 有非常棒的學歷、非常棒的公司名,非常棒的作品,但全部都是零散的,東一點、西一點,而這正是電視上的職涯專家嘴裡常告誡的不可犯之大忌,我彷彿看到那些 徵才者,為我的履歷表判下了死刑。
「通才」,在這個社會的既有印象中,就是「通通都會、也通通都不會的蠢才」!這是創業家或有創業思維者最可怕的 惡夢,當你離開原本計畫中的偉大的「正軌」,跑出去東摸一點、西摸一點,到最後卻沒有得到任何一間大學校的好科系、大公司招牌下的年資、也沒有任何顯赫的 「頭銜」,有一天需要找工作時,會不會變成社會的棄兒?我們很害怕,這樣的一個「背水一戰」,這條路恐怕有一天會「走不回來」?
這樣的「通才慌」,一直存在我的心裡。直到有一天,我瞪著我的email信箱的inbox。這個信箱是公開信箱,誰都可以寄過來,就有這麼一天,我 看到裡面擺著被flag起來還沒回覆的要求信函,各式各樣,有企業來函,有創投來函,有雜誌來函,有網友來函,問的問題橫跨各領域,有的擺在那邊一個月還 沒回,網友寫信來憤怒又絕望的說「你為什麼不回信!」。那不只是我第一次覺得已經沒辦法回覆所有的信件,也是我第一次懷疑自己的能力。我不了解,目前也不過活了三十年而已,業界的專家很多啊,「為什麼通通來找我?非我不可?」
直到坐了幾次座談會(panel discussion),我才理解why。坐在其中的我,理應和其他的panelist專家屬於「同類」,但我發現我似乎可以回答一些同類人所回答不出來的問題。 譬如和一群「網路創業家」同台,我可以回答創投方面的問題,這問題剛好是大家最關心卻不懂的。在一群「創投人士」中,我則可以回答美國矽谷與網際網路的問 題,這也是台灣創投有興趣卻力有未逮之處。在一群「部落客」或「作家」、「記者」中,我可以回答有關趨勢、軟體技術方面與資金面的問題,這也是通常寫作者 無法做到的地方。而在一群懂財務卻不懂技術的「高階經理人」的圈圈裡,我可以用他們的語言,拆解一些高科技的技術,再加上創投對趨勢的詮釋給他們聽。從沒 有一個人既是創業家也是創投,既是工程師又是管理者,既是記者也是成功部落客,既會中文也會英文,同時間以上通通都是。
就連從前以為沒什麼用、寫八本書沒賺到什麼錢的「寫作」這檔事,竟也突然成了很重要的專長,成為展現上述一堆小專長的最好管道。前一天不必準備什 麼,每天早上我只要五點準時起床,喝杯白開水,就可以準時在上班前五分鐘完成一篇3000~4000字文章貼上去。實在「不走正軌」太久了,實在讓職涯中 斷了太多次了,以致於雜七雜八的知識源源不絕的泊泊冒出,還嫌剛updade的Vista作業系統拖滿打字速度,趕不上這些知識冒出來的速度;寫作也幫助 自己學習更多,自己寫過的東西與資料全部很自然的牢記在腦裡,今後演講我可以不必打草稿,恨不得不要PowerPoint脫稿演出以好好暢快的亂談,可以 談的真的太多了。
於是,我突然有了自信。
慚愧了點,這自信也是大概半年前才有的。我覺得,這自信實在來得太遲。太遲了。
寫這篇文章的目的,是想為千千萬萬的其他的「我」,作一個溫暖的靠膀,給大家一個自信的理由。今天,我們已經選 擇了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,已經沒有機會去練就任何十年以上、排行前十名的「大才華」,但,我們其實還年輕呵!仍有時間,去練就了十樣以上的「小才華」。 我們管它社會怎麼想,我們就是不怕換工作,不怕自斷生涯,不怕創業,也不怕轉行,到最後,小才華竟然自己會「自我整理」,堆在其他小才華之上,又和其他小 才華手牽手心連心,最後全部串串成一起,成為一個絕世大無敵的「大才華」。
這才發現,我們從前做的所有小事情,從來都沒有浪費過。所有的失敗,所有的半途而廢,所有的路過,都有它的意義。
而這個自我拼組起來的「大才華」,本身的層次之高,讓我們已經不必履歷表來證明自己。只要一開口,聰明人就感覺得出我們腹中有多少東西。而且這「大 才華」,全世界獨一無二,只有你才有!別人無法與你競爭,因為等到他們練完了,第一,時機已經不對,第二,你也又練就了其他的「小才華」,把那個「大才 華」滾得更完美了。這不是我們設計的。真的不是!也絕不是我們能主動去設計的,不是任何偉大的職涯專家可以幫我們設計的!但我們只要儘管「做」,就會累積 小才華,每一個小才華,都不會辜負你對它的期待。
我自己不是一個成功的案例,真正成功的案例,是史丹佛的王耀庭學長,曾經在史丹佛電機研究所研究了一個人人都嫌冷門的領域,還因為太冷門,以致於畢 業時工作不容易找,只好創業。結果,這冷門的東西創出了一間超大的公司,不到四十歲已經是百億台幣的身價。但要知道,學長有天份,但讓它發財的這個最主要 的知識與技術,其實是在研究所四~五年間練出來的小才華,說不定是最後寫論文時才主攻的。但這個當初不起眼的冷門的小才華,卻讓學長得到了大部份人一輩子 都賺不到的黃金山。
有趣的是,王耀庭學長雖然身價百億,但在還沒被商周報導前,他曾告訴我,回台灣一定要拿個「顧問教授」的名片,才有人會理他。因為你跟台灣人說,「我是成功創業家」,根本沒用。只有當你是教授、醫生、會計師,人家才會說,哦!原來如此!
這個社會是傾向比較不尊重創業家的,也非常不尊重「東做一點西做一點」的「通才」,更不尊重「小才華」,但,直到有人需要這樣的一個人,寄一封信給你,而你確實又是唯一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選,你才會突然整個放下心來,才會突然間重新認識自己, 從此以後就以這個新的自己當作永遠的自己。親愛的各位,做一個什麼都會、又什麼都不會的創業家,當一個工作換來換去的草莓族,絕對不會浪費各位的職涯。你 說,「我現在根本沒有什麼目標。」「我現在工作根本沒什麼希望。」有時是抱怨,有時是自我解潮,有時拿來當話題開玩笑,但,就算在毫無希望的職場上,就算 是成功機會渺茫的創業過程,還是有很多機會,把這段時間的「小才華」組合起來,換成更未來的「大成功」。
當一個人是靠這樣一連串「小才華」累積起來,你要打敗我並不容易,因為我這些東西雖小,也是多年交錯累積而成。不過,相對的,我要打敗你也很困難, 任何人要打敗你都很困難,因為你靠自己的一堆小才華,塑造了自己獨特之處。也因為這麼獨特,你就成了「第一位」,成了「首席」,也成了「天才」。所以,在 那邊默默的擔心自己未來的上班族,或是背水一戰的創業家,不要害怕,繼續做下去,總有一天,你不再需要任何履歷表,因為你是球場上唯一合標準的球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